• 首页
  • 大赛资讯
  • 征稿公告
  • 作品展示
首页 » 作品展示 » 环境空间类 » 详情

融合·裂变——上海理工大学滨江步道、全龄化视角下的弹性共享空间设计

日期: 2022年1月9日 下午7:42

E:\设计大赛\2021全国大学生“艺术新星”创意大赛\参赛作品\环境空间类\环境空间类 上海理工大学 孙凝 融合·裂变——上海理工大学滨江步道、全龄化视角下的弹性共享空间设计\环境空间  上海理工大学 孙凝 融合·裂变——上海理工大学滨江步道、全龄化视角下的弹性共享空间设计\孙凝 融合裂变版面1.jpg

E:\设计大赛\2021全国大学生“艺术新星”创意大赛\参赛作品\环境空间类\环境空间类 上海理工大学 孙凝 融合·裂变——上海理工大学滨江步道、全龄化视角下的弹性共享空间设计\环境空间  上海理工大学 孙凝 融合·裂变——上海理工大学滨江步道、全龄化视角下的弹性共享空间设计\孙凝 融合裂变版面2.jpg

作品:融合·裂变——上海理工大学滨江步道、全龄化视角下的弹性共享空间设计

学校:上海理工大学

作者:孙凝、沈茂亭、李想、赖盛林

项目坐落在与杨浦区复兴河、黄埔江边,位置极佳,但也存在滩涂未合理化治理、动线不连贯、交通阻塞、场地功能单一无法吸引人流等一系列问题与挑战。设计旨在开放化校园,弱化廊道(校园)与外界(社区)的界限,同时从传统校园模式中跳脱出来,形成超级校园模式,通过功能丰富、空间共享,全龄化设计的的方式,优化场所与外界的融通,实现城市共享、教育休闲综合、社团运营等多样化使用模块。通过消解处理校园封闭围墙,在各个层面与周边社区接驳等方式开放校园固有化场地,实现滨河带城市共享;针对不同人群设置共享功能空间达到活动综合;结合不同人群使用时间段在社团文化视角下,建立一种新的学习生活体系和校园运营模式使场地满足弹性化社团经营;并且在保证千年防汛标准的同时进行滨河生态修复。

 

上一篇: 俏生活 下一篇: 山林谷地

返回顶部